第九百六十六章 朝堂-《宋疆》
第(1/3)页
何为狼性、何为羊性?归根结底都是人性。
游牧民族一直不曾停歇过对中原的侵扰,非狼性、非羊性,乃人性罢了。恶劣独有的草原、沙漠环境形势,不得不让他们在天灾人祸跟前,选择狼群一样的生存方式。
当所有领地无法再为他们提供生存下去的食物时,必然要走出领地、扩大领地范围为能够活着而觅食,与其他动物争抢资源,或者是与同类相互残杀而在所不惜。
农耕文明同样是要靠天而延续生命,只不过在得到了大自然的垂青,在自然环境的优势之下,使得人们不用出走“领地”,便可以好好的活着。
水患肆虐时,中原百姓也会迁徙,另觅存活之地,干旱无雨时,百姓同样会选择出走“领地”,只为能够活着。
所以不管是游牧民族,还是农耕百姓,在天灾人祸跟前,基于对自身生命的尊重,都会选择走出“领地”,寻找让生命延续下去的方法。
归根结底都不过是人性,或者是动物的天性罢了。
羊群走出这一片草场觅食,同样是会得到其他羊群的抵制,狼群走出领地觅食,同样会得到其他狼群的抵制,为了活着,狼群走入了羊群、羊群误入了狼群,归根结底,不管是人还是动物,为了能够活着,进行侵略也好、迁徙乞讨也好,其实都是天性,不分高低等级的动物天性。
从来没有什么狼性、羊性,心灵鸡汤、职场专家嘴里的狼性、羊性侃侃而谈、说的头头是道时,在叶青眼里,总是会给他们套上一个靠投机取巧而存活的狐狸面具,而后才会觉得恰到好处。
没有狼性、羊性之分,只有天性而言,才能够让叶青相信,通过战争,或许能够拨乱反正,这个即将在后来桎梏华夏民族天性的关键时期。
后世几乎所有的传统思想,都在宋时汇聚成河,而后形成了一股不可阻挡之势,一直延续了近千年的时期。
这一时期的三字经、百家姓,以及最为著名的,便是被朱熹以孔子、孟子、曾参、子思命名的四子书,也就是四书终于问世,从而成为了科举场上的不二选择。
至于利大于弊,还是弊大于利,之后的元明清,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,当科举考试的出题范围被限定于朱熹所注的四书,从而形成了大名鼎鼎的八股文后,华夏民族的命运有多惨。
当能够左右国家命脉的科举士子,其思想被限定于严苛的条框范围内之后,一切都要在调理之间行进之时,天性必然是要被桎梏于一方天地,而后如同坐井观天的井底之蛙。
战争的残酷、粗暴被世人所厌恶,但不得不说,通过战争不单能够夺得财富,还能够让时代发展的脚步加快,种种无所不用其极的战争手段,天马行空的战争方式,就像是站在了文人科举的对立面,他在牺牲掉兵士的生命之时,也在解放着人类的天性,迫使着人们为了战争的胜利,不得不绞尽脑汁,把任何能够赢得战争的一切手段、方法都在战场上施展开来。
战争气势磅礴、大开大合,用鲜血跟生命汲取着各种经验、教训,从而不得不努力创造出更加能够克敌制胜的手段。
科举条理森严、谨小慎微,遣词造句之间深怕天马行空的思想亵渎圣人,从而不得不秉烛夜读,以敬畏、尊崇之心来追思古人,至于江山社稷、国家命运的前途,这个时候在科举士子心里,恐怕远远没有死去多年的圣人,来的让他们敬畏。
北地动荡不安、临安安逸闲适,叶青侵夏一战,在临安朝堂之上引起了巨大的争议,朝堂之上犹如炸了锅一般,此起彼伏的声音争吵不休。
当初强占关山已让众人视为不当,有陷宋廷不仁不义,有失国格、颜面体统。
而今叶青非但不收敛自己的暴行,竟然主动用兵于夏,把大宋朝廷的死敌置于一边,难道就不怕金人会在这个时候突然发难南下?还是说,叶青已经跟金人达成了什么共识,或者是已经秘密降金,所以才敢如此肆无忌惮?
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