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五四章 大雪小雪又一年-《官居一品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不错,”嘉靖点点头道:“沈默在苏州干的很不错,朕都没想到他能克服那么多困难,把个市舶司无中生有,还超额完成今年的指标,这样干实事的能吏,才是我大明最需要的。”说着一眯狭长的双目,淡淡道:“你好好护着他点,别老让那些人找他麻烦……这个宝贝朕还想留给自己的儿子用呢。”

    众人不禁凛然,正所谓金口玉言,当皇帝的从来不会信口开河,尤其是嘉靖这种极品,说出来的每个字,都得仔细推敲,不然非得抓瞎不可。不过这次算是说的很直白了,矛头直指阻挠开埠的九大家,显然陛下已经对他们不满了……听说早些时候,皇上曾单独召见陆都督,把他骂了个狗血喷头,回去后竟命人打了自己八十棍子,很显然是被自己家里牵连了。

    所谓九大家,除了陆家,还有‘吴严王鄢、周谢冯赵’,全是朝中赫赫有名的姓氏,说他们不知道家里人的所作所为,谁也不会相信。却全都视而不见,不过是被亲情厚利蒙住了眼而已。

    现在陛下发话了,又有陆都督的前车之鉴……众人可没他那副好身板能扛得住,万一惹祸上身,就彻底完蛋了。便都盘算着,跟家里说说,既然开埠了,就不要再走私了,做点正经生意吧……严嵩不在乎家里人干了什么,他只在乎皇帝的感受如何,便恭声道:“臣遵旨,一定会照拂沈大人,只是不知这次他立下大功,应当如何赏赐?”

    “不赏了。”嘉靖摇头道:“二十岁刚出头的知府,已经够离谱了,难道还要让他这个年纪便当巡抚吗?那不是奖励他,而是害他了。”说着淡淡道:“还是压他几年,磨砺磨砺再说吧。”只是有些人,天生就是压不住的,若是能提前知道嘉靖三十七年发生的事情,他肯定不会把话说的这么满。

    当然那是后话……与痛并快乐着的北京城截然不同,苏州城内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,市舶司带来的好处,是实实在在的,第一条便是大大增加了老百姓的就业机会,只要肯下力气,就不愁找不到活干;第二条则是让丝绸的价格翻番了,如此苏州城整个产业链都受益,甚至娱乐服务业也跟着沾光;第三条,全国各地的商货云集苏州城,什么山西的汾酒,杨柳青的年画,山东的大葱,浏阳的鞭,往常只是听说过的东西,现在家门口便能买得到,让老百姓可以置办的年货极大丰富,这年代,全国只有北京城能享受到这样的待遇。

    “小孩小孩你别馋,过了腊八就是年;腊八粥,喝几天,哩哩啦啦二十二;二十三,糖瓜粘;二十四,扫房子;二十五,冻豆腐;二十六,去买肉;二十七,宰公鸡;二十八,把面发……”沈默坐在马车上,听着外面的童谣,不禁轻叹一声道:“还有两天就过年了。”

    身边的三尺笑道:“是啊大人,咱们明天能放假了吧?”

    “想什么呢!”铁柱一巴掌拍在他脑后道:“市舶司那么忙,河工也没停,咱们大人会休息吗?”因为没有经验,拍卖行拍出了太多的订单,结果验货发货的人员根本忙不过来,年也顾不上过了;至于吴淞江的河工,为了按期完工,更是争分夺秒抢时间,更是歇不了“也不能这么说。”沈默笑道:“我过年就是各家转转,用不着那么多人,你们轮流放假便是。”

    “好嘞。”三尺眉开眼笑道。

    这时候马车停了,“大人,长洲县衙到了。”铁柱张望窗外道。

    沈默下了车,跺跺脚,张望一下长长的车队道:“把最后一车推进去。”

    三尺又凑过来道:“真是稀奇啊,大人;别人都是年底孝敬长官,您倒好,不但不许人上供,还给下官送年货。”今天从早晨起来,沈默就开始领着车队送年货,王用汲、归有光等人家里已经送了一圈,现在却到了海瑞家。

    “什么思想,”沈默瞥他一眼,笑骂道:“人家给咱忙碌了一年,能不表示表示?”

    长洲县的后衙里,已经没了那些难民窟,随着难民们纷纷就业,能够自食其力,他们都把家搬了出去,不愿意再给海老爷抹黑。

    院子里敞亮多了,只有几个大小女孩在玩,一见到有生人进来,大女孩们赶紧往回走去,最小的女娃却站在那,好奇的望着沈默,她也就是四五岁,穿一身朴素的小布袄,梳着羊角辫,长得很可爱,就是有点瘦。

    沈默现在特喜欢孩子,走过去弯下腰道:“你叫什么名字?”进了才发现,这孩子真是太瘦了。

    “阿囡。”小女娃背着小手道:“你呢?”

    沈默不由哈哈大笑,摸摸她的小脑袋,道:“我叫沈默,你得叫我沈叔叔。”

    “沈叔叔……”阿囡便叫道。

    “真乖,”沈默开怀笑道:“叔叔给你糖吃。”便伸手问三尺要,三尺赶紧从大车上的袋子里抓一把,捧给沈默。

    沈默便捧着送到阿囡面前,看着那把花花绿绿的糖,小女娃的眼都直了,却不敢去拿,怯生生道:“阿爸不让随便拿别人东西。”

    “叔叔不是别人,是你阿爸的头头,你听他的,他听我的,所以你也得听我的。”这话有点绕,小女娃费了老大劲儿才听明白,便小声道:“那我只拿六块。”

    “为什么是六块啊?”沈默奇怪道。

    “因为阿嬷、阿姆、阿爸、大姐、二姐和阿囡,”阿囡便掐着指头算道:“一共六个人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